寒假临近,研学游又将火热起来。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明确,严禁旅行社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
毋庸讳言,如今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越来越成为研学游追捧的对象。尤其一到寒暑假,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进入这些国内顶级大学参观。这种心情并不难理解。一些旅行社瞄准了这种需求,开始把大学游当作一个重点产品进行“开发”,催生了相当多的问题。
早在2023年,就有媒体曝出“清北”校园游乱象。有的旅行社声称校园游,结果根本没有预约,家长、孩子无法进入校园,大呼上当;有的和校内人员、校友勾结,通过拆分人员的方式进入校园;出现黄牛,通过种种渠道获得“访客权限”,并在网上兜售等等。
2023年7月,北京大学发布整治研学团违规预约入校的通报,称校外研学团队和校友勾结牟利,将游客违规带入校园,关闭相关46名校友的预约系统使用权限;2024年12月,清华大学也通报,一名学生因多次违规为校外人员报备入校牟利,被给予处分。这些案例只是市场乱象的缩影。
因此,此次《规范》的出台,也是为了给市场乱象降温。严禁旅行社动辄打着名校旗号招揽游客,不允许它们通过虚假暗示和学校“有关联”而误导游客,同时也保障正常的校园秩序和师生权益。
近年来,社会对高校“打开大门”多有呼吁,也有人担忧完全“打开大门”会影响高校教学秩序,不规范的研学游无疑会加大高校开放的阻力。研学游与高校打交道较多,更应该遵守相关规范,通过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方能与高校形成双向奔赴,既保证一定的研学参观需求,也避免给高校管理带来负担。
除了欺骗游客、扰乱校园管理之外,当前研学游市场还存在着“到此一游”“只旅不学”等问题。不少研学游沦为了浮光掠影的打卡拍照,无法兑现声称的“深度体验”“感受氛围”“增长见识”等宣传口号,这些荒腔走板、名不副实的现象也成为投诉重点。
对此《规范》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比如要求旅行社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时,必须真实、清晰、准确明示研学旅游课程内容、师资情况,以及行程、交通、住宿、餐饮、是否进入学校参观和体验等关键核心内容,严禁用夸大、模糊、偷换概念、语焉不详等方式虚假宣传揽客组团。
由此也能看出,研学游本身作为旅游的细分赛道,有着正常合理的市场需求。但研学游如何避免变味,学习和旅游如何合理对接、融合,研学游如何体现学习属性,如何提高质量、保障游客权益,是当前应当关注的行业重点。
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消费者,都有对研学游走向更规范化的要求和期待,此次《规范》的出台,可以视为一次明确行业标准的契机。旅行社应当对标相关要求,不断改进服务,确保研学游的合规性,通过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让广大家长和学生真正游有所研、旅有所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