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公示 图/江苏省苏州中学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应该说,学校招聘教师要求的院校、学历越来越高,包括最终录取的多是名校生,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高质量人才供给带来的必然变化。既然社会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那么高学历教师乃至名校出身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也很正常。

但是,录用的毕业生中“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也引发了关注。类似案例近年来已经不少,2016年,《光明日报》的一份调查就显示,某市一所中学招聘的76人当中,有50多人为非师范专业毕业。这些年来,非师范毕业生与师范毕业生“抢饭碗”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拥有专业背景且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确实有着独特优势。中小学校青睐这一群体,未必是因为“名校崇拜”,可能也是看重他们的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不过,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缺一不可。实践的经验很重要,师范教育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很重要。

就此而言,一所中学招录的13人“无一是师范毕业”,师范生会怎么看、怎么想?尤其是受到高学历非师范生冲击的大背景下,师范专业教育又该如何准确地找到自我定位?

有观点认为,当一名教师,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成长,是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并不重要。这样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衡量一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看知识水平,也要看“基本功”和“专业性”。小到如何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到如何言传身教,为青少年树立更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师范教育专业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当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师范教育专业也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使其更符合当下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既需要吸引有志于教育的非师范毕业生,也离不开师范毕业生的参与。因为师范生接受了最全面、最优质的教师教育,最具有从教优势,是基础教育最需要的人才。如何支持师范专业的发展以及毕业生的终身成长,让他们收获满满的职业成就感,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