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2月20日晚间,昭衍新药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更改募集资金的净额用途。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公司已动用约27.13亿元的募集资金净额,剩余未动用金额为25.72亿元。公司董事会考虑到近期的业务环境和发展,决定重新分配剩余未动用资金的用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调整包括,因建设周期较长,将美国Biomere项目的时间调整至2028年12月;考虑到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低迷且目前的设施已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公司将广州和重庆项目的投产时间分别调整至2027年12月和2028年12月,并将重庆项目的部分资金3.99亿元重新分配用于潜在收购项目。此外,根据公司业务规划和未来临床业务资金需求,临床业务项目剩余资金2.31亿元也将用于潜在收购项目,潜在收购项目时间调整至2028年12月。

12月23日开盘,昭衍新药股价下挫。截至收盘,昭衍新药报17.12元/股,跌1.67%,当前市值为128亿元。

昭衍新药调整募资用途和市场需求变化有关。疫情期间,昭衍新药的业绩保持高增长,净利润首次突破十亿大关,CRO(药物研发外包)行业也是一片向好。2019年至2022年,昭衍新药的营收分别为6.39亿元、10.76亿元、15.17亿元、22.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15亿元、5.57亿元、10.74亿元。

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昭衍新药业绩增长。据国信证券统计,2017年以来,我国创新生物药研发量井喷式增长,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相应的药物和疫苗研发需求激增,2021年NMPA(国家药监局)审评通过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的创新生物制品数量实现翻倍。

前述昭衍新药的重庆和广州项目便是在此背景下开展,2019年3月和12月,昭衍新药分别投资7.87亿元、11亿元,用于平台建设、扩大产能,两个项目均预计两年完成。

但项目投产速度没有追上行业变化速度,原定于2023年完成建设的项目完工周期一拖再拖。近两年,创新药投资热度消退,主要为下游创新药企提供非临床研究服务的昭衍新药日子不好过。据药智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药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共121起,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80.73亿元。从2021年开始,一级市场上创新药融资无论是事件数还是金额皆连年下滑。

表现在业绩上,昭衍新药2023年营收增速明显下滑,同比增长4.78%达到23.76亿元;净利润增速不增反减,同比下降63.04%达到3.97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昭衍新药净利润转亏,亏损2.72亿元,前三季度净亏损7030.71万元。

CXO的在手订单是反应公司未来业绩变化的重要指标,2023年,昭衍新药的在手订单数额也急剧缩减。2021年至2023年,昭衍新药的在手订单数额分别为28亿元、38亿元、23亿元。

从各地区收入增速来看,2022年,昭衍新药境外收入增速达到51.19%,首次超过境内收入的49.2%;2023年,昭衍新药的境外收入增速达到51.2%,而境内收入增速为-4.64%。近两年,出海成为行业新话题,2019年,昭衍新药完成对美国CRO公司Biomere公司的100%收购,正式开拓国际市场。前述昭衍新药关于美国Biomere的项目主要内容即优化北加州的现有设施及服务团队、投资Biomere的业务开发工作、扩充服务团队及升级实验室设备。

目前来看,昭衍新药境外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还无法与境内收入相比,2023年,昭衍新药的境内收入和境外收入分别为17.98亿元、5.79亿元。但是从增速来看,境外市场仍有开拓空间。

实际上,不止昭衍新药一家遇到了坎儿,CXO行业下行是业内共识。今年前三季度,CRO公司业绩普遍出现营利双降的局面,除昭衍新药外,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的营收分别为88.17亿元、41.4亿元、50.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亿元、14.2亿元、7.1亿元、8.13亿元。但上述公司中仅康龙化成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向增长,不过其扣非净利润也同比减少超25%。

另外,疫情期间,昭衍新药因“囤猴”吃到了一波红利,但也因实验猴价格下跌后也跟着业绩下滑,至今危机仍未解除。在今年5月的回复函中,昭衍新药表示,行业竞争态势导致的订单价格下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实验模型的市场价格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业务开展具有周期性,体现到公司业绩上存在滞后性,预估未来一段期间内,公司的毛利率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在此情况下,放慢项目建设周期、重新分配资金用途、等待行业回暖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昭衍新药的货币资金、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均为1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