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4年即将收官,对证券行业而言,这一年可谓跌宕起伏。
年初业绩下滑、降薪裁员的寒意一直持续至下半年,然而“924”行情后“牛市旗手”忽然爆火,不仅股价率先启动,伴随开户快速活跃、并购支持政策落地等,业绩改善预期也逐渐强烈。
与此同时,是贯穿整年的“强监管”和“热并购”。“长牙带刺”严监管之下,从中小券商到头部券商罚单均源源不断。而以“国君+海通”、“民生+国联”等为代表的合并浪潮也逐渐起势,券业整合持续推进。
展望2025年,券商未来发展走向何方?行业格局又将如何重塑?券商人面对新变化如何应对?伴随新年新章开启,这些问题也将被一一解答。
回看2024:跌宕起伏的一年
监管从严、投行遇冷、降薪裁员、领涨A股、开户热潮、并购升温等关键时刻勾勒出券商这一年的跌宕起伏。
今年2月,资本市场密集释放强监管信号,加大新股发行领域监管力度,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同时,严厉打击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持续强化机构监管。3月,打造一流投行“路线图”公布,提出5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券业并购迅速升温。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后,上市券商监管规定再迎大修。7月,财务造假惩防新规落地,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同时保荐新规出台。
9月,A股开启一波快速上涨行情,券商迎来高光时刻。10月,首批17家券商获准参与央行联合证监会推出的互换便利操作。12月,首批14家试点“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券商正式展业。
这一年,“长牙带刺”严监管态势管贯穿全年。因从业人员违规炒股,60多人、20多人遭到集体“点名”;因投行业务违规,年内超过30家券商收到监管罚单,、开源证券以及等多家券商被采取“资格罚”。根据Choice数据,截至12月30日,2024年证监系统及交易所针对券商开出的罚单数量超过270张,违规处罚涉及经纪、投行、资管、自营等业务领域,覆盖子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营业部等范围。
这一年,股权融资市场持续遇冷,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仍持续承压。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2024年券商股权承销家数342家,同比减少超六成;股权承销收入合计54.16亿元,同比下滑78%。经纪业务业绩增长乏力,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合计约664亿元,同比下滑13.58%。
随之而来的是券商“降本增效”。今年以来,、等十数家券商撤销了营业部上百家。、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则对投行部门进行了调岗或降薪裁员调整。
从薪酬情况来看,在2024年半年报中,、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均提及上半年职工费用减少、员工成本下降等。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43家上市券商应付职工薪酬合计约1121亿元,同比下降17.51%;人均薪酬37.88万元,同比下降约7%。多位在北京工作的券商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2024年收入出现明显下降且预期未来收入仍可能继续下降。
在行业普遍面临降薪裁员的这一年,证券从业人员发生了大幅锐减。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12月30日,券商从业人数较年初减少1.56万人,其中一般证券从业人员减少超1万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及证券经纪人减少近9000人,保荐代表人减少超180人。对比前两年,2023年从业人数减少约2千多人,2022年从业人数增加超1.2万人。
不过,这一年券商也迎来一些“幸运”时刻。
“924”一揽子刺激政策后,“牛市旗手”券商股迎来全年高光时刻,接连掀起涨停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自9月24日以来证券板块(申万二级行业)50只个股全部录得正涨幅,8只个股涨幅超过50%,其中东方财富区间涨幅超过153%。从全年来看,证券板块年内表现跑赢大盘,申万二级证券指数年内涨幅达到35.69%,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年内涨幅分别为14.53%、12.04%、16.55%。
随后,A股交易“过洪峰”,券商在10月迎来开户热潮,监管喊话券商国庆假期24小时值守、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券商则通过线上“不打烊”、线下社区拉横幅等花式揽客。据上交所官网统计,2024年前10个月新开户2031万户,其中1月至9月的月均开户数为150万户, 10月新开户数量685万户,达到平时水平的4-5倍。
根据非银研报数据,10月日均成交额超2万亿,与前两月相比大幅提升;11月和12月日均成交额虽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万亿上方,市场交易的持续活跃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机构预计,“924”新政推动市场热度回升,三季度上市券商收入与盈利增速有望筑底2024年。民生证券最新研报分析,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回升至-2.5%/-6.5%,预计2024年全年业绩有望实现筑底回升。
另外,在一流投行“路线图”公布后,券商并购重组起势。9月,“+海通证券”两家头部券商的合并更是掀起新一轮合并浪潮,市场对“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合并组合猜想不断。
同时,与民生证券、与国都证券、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与国融证券的合并也在持续刷新进度。
在国内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部分券商正加速布局海外业务,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东南亚市场成为券商眼中的“香饽饽”。
比如,中国银河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业务的发展重点,通过并购将国际业务网络从香港延伸覆盖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4月将其马来西亚子公司“银河—联昌”更名为“银河海外”。9月旗下子公司率先以中资券商身份获批越南证券交易代码,布局越南谋求新兴市场发展机遇。
展望2025:适应变化,破而后立
站在年末展望2025年,不同的券商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未来“不确定”,有人说行业面临“洗牌”,也有人表示“充满期待”。
“目前全行业券商超过140家,在同业竞争白热化、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的当下,券业已经开始重新洗牌。”一位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新的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下,旧的业态正在被打破,未来行业格局将在券商并购重组主线下重塑,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券商面临新一轮角逐,中小券商面临转型挑战,能否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突围尚存在不确定性。
“费类业务竞争加剧、全面注册制、机构化的大背景下,券商竞争转向专业化、综合化业务,头部券商综合业务优势带来市占率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进一步凸显。”非银团队分析称,大型券商将通过并购进一步补齐短板、巩固优势,中小券商通过外延并购有望弯道超车、快速做大,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
业内预计,明年自上而下的并购潮仍将持续,监管鼓励头部券商并购重组、打造世界领先一流投行。据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未来打造一流投行的发展路径主要有几种,一是依托集团化优势,全面发展;二是主动寻求扩张,增强业务板块实力;三是主动寻求扩张,增强区域实力;四是被动收购,主要是同一股东下的股权整合或风险事件后的整合。
未来券商业务的发力点又在哪里?在东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看来,在政策导向叠加业内竞争加剧,经纪业务综合佣金率下滑趋势延续,财富管理转型仍是当前经纪业务的核心突破口,如成功转型有望带动经纪业务拐点出现。
刘嘉玮在研报中分析称,当前市场交易的持续活跃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参控股基金公司的有效协同成为券商财富管理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ETF投资快速兴起也给券商财富管理提供了新发展方向,因此未来一段时期财富管理仍将是兼具发展确定性和弹性的成长性业务板块。
对于投行业务而言,在投行业内人士看来,需要一边适应当前资本市场的新形势,一边积极拓展新的市场机会。“在等待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同时,未来需要积极挖掘符合新质生产力、符合国家战略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IPO项目。同时,对存量项目也会进行再次筛选重新寻找上市机会。”一位中部地区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另一位头部券商投行人士看来,要抓住当前市场并购重组主题下的上市公司业务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认知能力,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
“明年A+H是大方向。”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投行人士则表示,并购重组业务是头部券商的强项,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上市公司港股再融资将是其明年业务重点方向。
过去一年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重要支撑,而股债市场的波动也加剧了券商自营业绩的分化。刘嘉玮表示,明年市场波动和分化或将延续,资产配置能力和风控能力将成为券商投资“胜负手”。虽然自营投资已成为证券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和超越可比同行的关键突破口,但面对股债市场的剧烈波动,自营业务盲目扩量并不可取,稳定性亦是业务能力优劣的重要考量,需要实现高beta和稳定增长动态平衡。
国开证券预计,2025年政策将延续金融工作会、新“国九条”形成的改革框架及路线,严控风险,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一方面,将突出功能性,提高券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能效,促进行业功能发挥。预计后续监管层将通过融资项目审核方向把控、投资标的引导、对券商的分类评价细项调整等路径,继续引导市场资源倾斜于重点领域及区域,投行项目将进一步聚焦。另一方面,券商合规风控基础将持续夯实。预计未来政策及制度将持续提升对券商内部合规风控的要求,倒逼券商通过制度完善、能力建设等,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能力。
此外,也有不少券商人对2025年“充满期待”,期待的是有更多利好政策落地。“自9月底以来,一揽子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刺激,让券商人从过去一段时间的煎熬中看到希望,经历10月以来行情的震荡回调后,大家把希望寄托在2025年,期待有更多有力的刺激政策落地,推动实体经济回暖以及资本市场复苏。”一位头部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
“更有力度的宏观政策或在路上,2025年证券行业或将借资本市场复苏东风延续业绩改善趋势。”刘嘉玮分析称,从国内资本市场监管角度看,当前严监管环境仍未发生变化,短期内能否出现更多行业政策催化剂犹未可知。同时,证券行业由于自身特殊属性,在直接受益于本行业利好政策的同时,还将间接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和利好全市场的各类政策的出台。因此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2025年有更多的政策红包可以期待,政策力度将很大程度决定行业业绩和估值修复的高度。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